狠!太狠了!
这份算计人心的狠辣,这份借刀杀人的阴毒,这份将帝王心术运用得如此赤裸又如此隐蔽的手段!
让朱元璋这个开国雄主,都感到了深深的心悸!
然而,震惊的同时,朱元璋心底深处,却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佩服!
这法子虽然阴损恶毒到了极点,但......确实是一个好方法!
一个能让他出了胸中这口恶气,又不会落人口实、背负千古骂名的绝妙好计!
他重新审视着李琪,目光复杂难明。
这小子,今晚给他的“惊喜”实在太多了。
朱元璋突然感觉,眼前这个涕泪横流、看似狼狈不堪的李琪,似乎也没那么可恶了。
正当他思索之际,太监匆匆赶来。
“启禀陛下!韩国公李善长......已在殿外候旨!”
朱元璋心头一笑,来得正好!
“看来今晚是够热闹的了!”
他低声自语了一句,随即挥了挥手。
“让他进来吧!”
“宣——韩国公李善长觐见——!”
殿外,李善长心怀忐忑,一颗心七上八下,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!
今晚明明按照计划,应该是琪儿那不成器的混账去后宫向马皇后哭诉求情,借皇后娘娘的仁慈化解这场祸事......
怎么自己也被牵连进来了?
而且还是在这深更半夜,被陛下急召入宫!
琪儿那小子......到底干了什么?!
一进殿门,李善长的目光就下意识地扫视全场。
首先映入眼帘的,便是他那“不成器”的儿子李琪,依旧狼狈不堪地跪伏在金砖上!
李善长的心猛地一沉!
完了!琪儿这祸闯大了!连累到自己头上了!
陛下深夜召见,定是龙颜震怒!
在他看来,李琪这是被抓了现行,惹下了滔天大祸!
没有丝毫犹豫,也顾不上揣摩朱元璋的脸色,李善长几乎是凭着本能,扑通一声跪倒在李琪旁边不远的位置。
“老臣李善长,叩见上位!上位息怒!上位息怒啊!”
“老臣教子无方!养出此等孽障!冲撞天威,罪该万死!”
他一边说,一边用眼角余光狠狠剜了旁边的李琪一眼,恨不得当场打死这个逆子!
“老臣岁数大了,精力不济,未能严加管束,以致此子顽劣成性,犯下大错!”
“惊扰圣驾,罪无可恕!万望上位念在老臣随陛下多年,鞍前马后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饶这孽障一命吧!上位要责罚,就责罚老臣!是老臣之过啊!”
李善长说的情真意切。
好歹李琪是自己的亲儿子。
今日豁出去不要这张老脸也要保下来!
然而,朱元璋却并没有像李善长预料的那样勃然大怒,甚至没有接他的话茬。
“善长兄,起来说话吧。地上凉,你身子骨要紧。”
这声“善长兄”和关怀,非但没让李善长安心,反而让他后背的寒毛都竖起来了!
事出反常必有妖!
“谢......谢陛下隆恩!”
李善长不敢起身,只是惶恐地抬起了头。
朱元璋身体微微前倾,目光落在李善长脸上。
“咱深夜召你入宫,不为别的。是咱......刚刚听到一个绝妙的计策!”
他故意顿了顿,加重了“绝妙”二字。
“这计策嘛......是关于如何处置那些冥顽不灵、自命清高、宁死也不肯为咱所用的酸腐文人!比如......那个宁可自断手指也不肯应召的夏伯启之流。”
朱元璋的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跪着的李琪,又回到李善长身上。
“咱觉得此计甚好,甚合咱的心意!不过嘛......兹事体大,关乎朝廷体面与士林人心。善长兄你是百官之首,又是老成谋国之臣,所以......咱想听听你的意思。你觉得此计,可行否?”
李善长心中警铃大作!
他强压着不安,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老臣愚钝,不知上位......所闻是何妙计?还请上位示下。”
朱元璋将李琪那“授官流放、钝刀子割肉”的毒计,原原本本、一字不落地复述了一遍!
李善长听的是......浑身冰凉,冷汗涔涔!
这......这哪里是计策?
这分明是绝户计!
是断子绝孙的阴毒手段!
此计一出,不仅那些被“授官”的文人生不如死,他李善长这个“百官之首”也必将被天下士林唾骂!视为奸佞!
这简直是把整个文官集团往死里得罪!后患无穷!
“陛下!万万不可!此计......此计断然不可行啊!”
他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:
“此计过于阴鸷酷烈!有伤天和!更有损陛下圣德仁君之名!若行此策,天下士子必将离心离德,视朝廷如虎狼!恐......恐非社稷之福!陛下三思!陛下三思啊!”
李善长几乎是嘶声力竭地喊了出来。
看着李善长如此激烈的反对,朱元璋脸上的玩味之色更浓了。
“哦?善长兄觉得此计不可行?可咱......倒是觉得,很合咱的胃口呢!”
他抬起手,用食指随意地、带着浓浓恶意地朝李琪的方向点了点:“喏,这绝妙好计......就是你家这位‘不成器’的‘孽障’......刚刚亲口献给咱的!”
李善长只觉得眼前一黑!
是......是他?!
“逆子——!!!”
李琪似乎早有预料。
他立马解释起来。
“陛下,父亲。”
“大明开国,陛下登基之初,便向天下广发诏书,征召饱学儒生入朝为官。诏书上说,‘天下初定,朕愿与诸儒共商治国之道。有能辅佐朕、惠泽万民者,各地方官员当以礼相送’。这份求贤若渴的心意,可谓至诚。”
“然而天下文人,应召者寥寥。究其缘由,无非两种。”
李琪仿佛没看见父亲李善长那刀子般锋利的眼神,自顾自地往下说。
“其一,自然是那些心念前朝,自认元朝遗民的!”
“忠君爱国、恪守君臣大义,本是儒家推崇的正道。这些人抱着‘忠臣不事二主’的念头,才拒了陛下的征召。”
“既然他们念念不忘胡元,始终不肯承认我大明乃天命所归,那他们就算不得我大明的子民。将这些人逐出大明疆土,有何不可?”
“他们甘愿给蒙古人当奴才,思念那胡元朝廷,那就让他们滚到海外蛮荒之地,继续做他们的胡狗去!”
“李琪!”
李善长终于忍不住,一声断喝。
“住口!休要在此胡言!”
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《半字书香》回复书号【122271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