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卫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脸色煞白,手中的茶杯“哐当”一声掉在地上,摔得粉碎。他结结巴巴地说:“阎…阎县长,您…您这是……”他眼神闪烁,不敢直视阎晨愤怒的目光。
“我告诉你,这是最后一次!再有下次,你这个厂子就别想干了!”阎晨怒气冲冲地丢下一句话,转身就走,留下李卫国和丽姐两人在办公室里面面相觑,脸色惨白,如同霜打的茄子。
阎晨离开李卫国的办公室,心头怒火未消,但脚步却坚定地迈向了厂房。
与其跟李卫国这种货色纠缠,不如把精力放在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。
轰鸣的机器声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,让他感到踏实。他放慢脚步,仔细观察着每一个作业区,不时停下来与工人们攀谈几句。
“阎厂长好!”
“阎厂长好来了啊!”
工人们热情地打着招呼,阎晨也报以微笑回应。一路走下来,他发现工人们虽然干劲十足,但一些老旧设备和低效的生产流程,严重制约了肥皂厂的发展。
有的工人反映,机器经常出故障,耽误生产进度;有的则抱怨,原材料供应不足,导致停工待料;还有的说,车间通风不好,夏天闷热难耐,冬天又冷得刺骨。
阎晨一一记下这些问题,能当场解决的,他绝不拖延。
一个工人反映操作台上缺个零件,导致工作效率低下,阎晨二话不说,撸起袖子就帮他把零件装好;
另一个工人说工具不好用,阎晨直接从自己的包里掏出一把工具,递给他:“先用着,回头我再给你弄一把新的。”
离开肥皂厂之后,阎晨回到了县里的办公室,立刻给李卫国打了个电话。
“李厂长,刚才的事儿,我也有点冲动,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,以后你得好好干,让不然我真的有可能换个厂子!”阎晨的语气平静,听不出丝毫怒意,仿佛刚才的怒火冲天只是幻觉。
李卫国在电话那头唯唯诺诺地应着,心里却七上八下,摸不准阎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阎晨也不跟他绕弯子,直接把厂房里发现的问题,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,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。
接下来的几天,阎晨马不停蹄地奔波着,协调各方资源,解决肥皂厂的难题。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,将问题一个个拆解,再逐个击破。
几天后,肥皂厂的生产车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。第一批透明皂终于生产出来了!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皂体从模具中取出,它们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,仿佛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。
这批透明皂一经上市,便在县城里引发了抢购热潮。人们争相购买这种新奇的肥皂,供不应求的局面让李卫国喜出望外,原本愁眉苦脸的他,现在脸上笑开了花,逢人便夸阎晨有本事。工人们也看到了希望,干劲更足了,他们相信,在阎晨的带领下,肥皂厂一定能够走出困境,迎来新的发展。
阎晨趁热打铁,安排肥皂厂扩招工人,增加生产线。他知道,仅仅依靠县城的市场是不够的,要想让透明皂真正打开销路,必须进军更大的市场。于是,他决定亲自带着肥皂厂的一名女工人,和透明皂一起前往市里推销。
这名女工人名叫小芳,心灵手巧,干活麻利,是厂里有名的“一枝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