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角是秦风许宁儿的军事历史《人在大庆王朝,刚穿就镇守边疆》,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,作者“码字还债”所著,主要讲述的是:一朝穿越到了大庆王朝,可咋就成了个辽地塞王镇守边疆?好好好,非要这么搞是吧?我一现代人还怕这个了?于是,花了六年时间我建造出一座属于自己的理想城池。本就想从此做个逍遥王爷,在这躺平也挺好, 可没想到从未见过便宜老爹居然冒充朝廷使节,偷偷跑到了我的封地上!煤炭、柏油路、筒子楼、大锅饭、炼铁厂! 面对这座陌生的北国城池,便宜老爹还以为来到了另外的世界。 好在统治这里的王爷,是他的儿子老六啊!见过坑爹的,第一次捡到坑儿子的,这下只能带着老爹浪飞了。...
《第12章》精彩片段
当第一车铁炉与煤矿装好,庆皇便要动身出发。
“本王还打算多留两位老哥几日,一起在这广宁城好好转转。
“没想到两位老哥这么快就要走。
“救灾如救火。
庆皇望向南方,视线越过城墙,越过山海关……
况且,他来这的目的早已经达到了。
他看了老六很多眼,他很满意。
处于寒冷地带的广宁城不但没受灾,反而过的更好,他更满意。
甚至他没想到走的时候,还能带回去大批救灾物资。
不虚此行。
“以后咱还会来这的。
庆皇说完,便催促着侍卫们加速,争取在天黑之前赶回到山海关。
“本王随时欢迎。
目送着庆皇与许达带着人马离开了广宁城,秦风不免耸了耸肩。
“这俩朝堂使者,还蛮有意思的。
“这次商路彻底打开,今后躺着赚钱,爽歪歪。
“至于这条商路,还有赈灾物资,得选个本王信任的人主持才是。
秦风摸着下巴琢磨了许久,最终脑海中想起了府中的一袭红衣。
“就她吧。
至于最信任的朱二楞,这么大的权力他明显把握不住。
还是跟在他身边就好了。
“来人备车回府。
“接着奏乐,接着舞。
……
北风刺骨,大雪漫漫,庆皇骑在马上,感受着寒风刺骨,不由打了个哆嗦。
“这辽地,确实够冷的。
许达更是喊着道:“我穿的熊皮大衣都被风彻底打透了。
辽地风大,他声音但凡小点庆皇都听不见。
“加快速度,天黑后会更冷。
一行人马顺着北风,在大地上溅起一串飞雪,直入山海关内。
好在他们没迷路,准时在天黑前进了山海关内。
许达双手被冻得红的发紫,烤着火盆打着哆嗦。
“这木炭的温度,没煤炭高。
“要不在这建个火炉子吧,那个能将这间屋子都烤的暖烘烘的,还不用总往里面填炭。
庆皇即便怀里抱着汤婆子,也依旧被冻得打摆子。
“广宁城明明更北,却总觉得山海关比广宁城更冷。
“等明日老六将炉子运来,在山海关城内留个几十个吧。
“陛下万岁。
许达由衷的高呼。
次日被冻醒的庆皇早早坐在火盆边上。
哪怕昨晚屋子里生了一晚上的炭,露在外面的脑袋依旧觉得被冻得生疼。
这要是烧不起木炭百姓,恐怕会被直接冻死。
“立即动身去范阳。
天还未亮,庆皇便带着许达动身。
山海关城半日便可抵达范阳。
范阳城比广宁城大上近二十倍,放眼大庆也是数得上名号的大城之一。
昔日的范阳城作为北方中心,更是繁荣无比,商贾云集,才子佳人无数。
可如今的范阳城,冷冷清清的毫无生机。
道路两边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冻的硬邦邦的尸体。
“朕不过离开了两日,尸体就多了这么多。
“范阳的官,全都在干什么!
庆皇难以抑制心中杀意。
范阳可是拥有整个北方最好的救灾条件,还调集了大量中枢官员来此,庆皇更是亲自坐镇。
可结果呢?
每天依旧在死人!
都是冻死的。
这里明明比广宁城暖和多了。
范阳府衙内,负责赈灾的左丞相胡庸在屋子里来回踱步。
“左丞你别转了,转的我头发晕。
“我也不想转!
胡庸急的直拍桌子。
“卢令,卢巡抚,你是这范阳的官,你来告诉我现在有什么法子!
“全城几十万人,没柴了!
“能拆的房子都烧完了!
“百姓都在家里抱在一块了,好点的能抱着家里的猪取暖,不好的早就给冻死了。
“就连这衙门内,都冻病了多少人?现在城里尸体都没办法清出去了。
“你告诉我怎么办!
胡令瘫坐在椅子上,听着窗外呼啸寒风声。
“陛下去了山海关怎么还没回来。
“陛下!你还指望陛下!
“以陛下那个脾气,要是知道现在城里成了这样,你我全都会被拉出去砍脑袋!
“你我家人都保不了!
“我还好,族里几十口,可你卢家上上下下过千人,都得被流放。
“那我与胡左丞干脆一起出去搬尸体算了,冻死了总比被砍掉脑袋好,还能留个全尸。
“走啊!
“走。
两人闷头向外冲,可刚到门口,便被一双大脚全都给踹回到屋子里。
“吵什么吵。
两人刚要大怒,但见到来人后急忙全部跪好。
“陛下您可算是回来了。
“城里真的没能烧的了。
哪怕在官衙内,两人说话都能喷出一口口白雾,气温低的不行。
“都给朕滚起来。
庆皇无法压制住心底怒火。
“一个左丞,一个巡抚,遇到事儿就知道在这抱怨,朕要你们何用。
卢令抬头道:“目前范阳附近还有柴火的,恐怕只有宁王了。
“可臣联系宁王,宁王根本就不给。
庆皇深吸了一口气。
“老三吗?
“那是个最不让朕省心的东西,就不能学学老六。
“朕带了部分救灾物资,先给能调集的人手都招过来。
胡庸低头道:“衙门里不生火太冷,基本都病倒了。
庆皇沉默了。
“先将带回来的炉子在这升上吧。
足足花费了一个时辰,才勉强将铁炉子支上,找了半天最终只能撕掉几年前的账本引火,好不容易才把煤给点着了。
很快铁炉子便变得红彤彤的,所有人围在炉子边上,也终于暖和了起来。
胡庸更是激动的拿起一块煤,反反复复的看来看去。
“陛下,这……煤?也烧起来也太热了!
“辽王真的送过来很多?够全城今年冬天用的?
胡庸还是有点不敢相信。
“辽王那地方那么冷,前几年广宁城还都被胡人给屠了,真的有能力帮到范阳?
“朕会骗你不成?
“臣不敢。
胡庸急忙跪倒在地。
“今天傍晚便能到达第一批,你准备些人将要到的先发给城中百姓,再让相熟的百姓围着炉子一起挤一挤。
“臣这就去办。
胡庸走出衙门外,出了一口长气。
总算是看到一点希望了!
要不是辽王运来这些煤用来救灾,自己的这颗脑袋,可能就真的保不住了。
这大恩,不能忘啊。
……
最新评论